



大家朋友圈一定被幾篇關于預測2018年房價的文章刷屏了!
一篇是大炮任志強放的狠話:2018年下一輪房價將暴漲,不漲我提頭來見!
另一篇是金融經濟學家吳裕彬的預測:全國房價將于2018年6月左右見頂!
國家“房改課題組長”孟曉蘇也對中國房地產當下的幾個核心問題提出了看法,句句見血!
同時在昨天,中央也發話了:國家反對房地產投機的態度不會變!
2018年房價到底是漲是跌?今年還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看看這些大佬怎么說的。
“2018年房價不漲我提頭來見”任志強回應:不是我說的
從98年房改開始,任志強就一直在唱多樓市,不管遇到多么嚴厲的政策,在他眼里都沒什么用,房價還會一路上漲。后來,房價一輪又一輪的上漲不斷驗證了他的判斷,他也被冠以「任大炮」的名稱。
“2018年下一輪房價將暴漲,不漲我提頭來見”,看到這樣的標題是不是讓人忍不住想打開一看究竟?
這篇被瘋傳的稿件,內容雖對樓市的發展走向進行了分析,但通文并沒有任何關于“提頭來見”的表述。
有好奇的知名人士專門對此詢問了任志強,而任志強回答說:跟我無關。
這是國慶前的9月27日的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也是大炮*近的一次發言。他分享的主題是“為什么要買房”,也沒有提到18年房價的事情。所以說2018年房價暴漲,顯然不是大炮觀點,但文章依然觸動了大家對房價未來走勢的關注。
關于這輪房價走勢、什么時候適合買房,任志強是這樣說的!
房價到底降了多少?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但總體感覺是,一線城市成交量大降,價格降得不多;二線城市有些還在上漲,前期上漲太猛的下降了,大城市周邊降幅明顯,比如燕郊。
更詳細的需要看一下統計局的數據,很多人說這個數據不準,但「真話財經」認為,這已經是*權威的數據了。
2017年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房價趨于穩定,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明顯回落。
70個城市中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有9個,比上月增加3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的城市有11個,比前期增加2個。
這說明總體房價是在下降的,至少和今年初比下降是事實,但不同城市情況也不一樣,*者要區別對待。
本輪政策是讓房價真降還是虛晃一槍?
如果從3月份各地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算起,到現在房地產市場已經被「禁錮」了整整半年。
本輪調控政策和前幾輪相比有幾點不同,這也是很多人擔心房價以后不會大漲的主要原因。
其一、覆蓋面大。以前都是熱點城市或房價過度上漲的城市出臺調控政策,但這次不一樣,全國大小城市都有自己的調控政策。
其二,政策決心大。本輪房地產市場從嚴調控來自于習總那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于是各地心領神會,出臺了大量與之匹配的政策,包括現在很多地方鼓勵發展*房的政策。
從這方面講,本輪政策可能持續的時間會比之前的長,不會輕易就取消,沒有那個地方的領導希望背負推高房價的罵名。
其三,政策力度大。之前幾輪的政策*多是限購限貸,本輪也限購限貸,但力度比之前大很多,現在有些銀行的房貸利率已經上浮30%了。除了限購限貸,其他的政策也多如牛毛。
綜合分析,如果前幾輪房地產市場是「冬天即將到來」,本輪政策應該是「冬天已經來了」,更重要的是,什么時間過去,現在還看不到任何跡象。
什么時候買房合適?
許多人在每次調控時都會問到同一個問題:“什么時候買房?”開發商則會問:“什么時候買地?”這也是每一個*者面臨的問題,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有許多人沒弄懂其中的道理。
*簡單的原則是“低潮時買地,高潮時賣房”,但必須有幾個前提條件。
“低潮時買地”的前提條件是“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我轉讓土地就是為了獲取必要的現金,讓剩余的土地能產生更多的效益。
買房也是一個道理,要學會逆周期操作。低潮時買房,高潮時賣房。
樓市預言:全國房價2018年6月左右見頂,你信嗎?
金融經濟學家吳裕彬近日表態稱,去年10月他預測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組成的一線城市房價在2017年下半年左右見頂,三四線城市樓市會在2017年接棒火起來。目前預測已經兌現。
其對中國房地產的預測只剩*一箭:全國房價將于2018年6月左右見頂。
吳裕彬認為,機構*在去杠桿,居民戶在瘋狂加杠桿,這些都是超級大頂在即的特征,考慮到政府限貸限購等樓市救命政策,而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見頂之后,滯后6個月,全國的房價將見頂。
這個預言是否會成真呢?
隨著一二線城市炒房成本逐漸提高,以及各種限購限售政策出臺,各地樓市看似進入了冬天,而南京目前是這樣的:
很多樓盤遲遲沒有動靜開盤,特別是河西一些熱門區域。
限價盤低價盤,參加搖號的人太多,買房如同中彩票。
買房人好不容易搖到號買到了房,卻又發現,房管局遲遲備不了案。
銀行放款速度慢,很多銀行上浮了首套房的貸款利率,以及嚴查貸款資格。
通過壓抑購房需求的市場降溫并不代表房價降了,所以對南京樓市來說不能僅僅看成交量是否暴跌,而是要看房價是不是真的下降了。
昨天中央也發話了: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制定!
昨天上午10點,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透露,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會適時出臺。國家反對房地產投機的態度不會變。他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政策效果是明顯的。
房改課題組長孟曉蘇:房地產仍是經濟發展主導產業
中國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孟曉蘇,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
從上世紀80年代身處中南海,擔任萬里的秘書長達8年。1992年,他到中房集團任職總經理;
1998年擔任中國房改課題組組長,參與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協助朱镕基總理開啟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大門。
隨后,中國房地產業迎來了黃金20年。
作為那個風云年代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的見證人,其被譽為“中國房地產之父”。
(孟曉蘇,圖片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他認為: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力將持續若干年。他希望能夠在地產業盡快建立長效機制,讓房地產盡快走向規范治理的正軌,不至于再大起大落。
前不久他接受《中國房地產報》專訪,對中國房地產當下的幾個核心問題的看法,TT財經(ID:ttcj99)對此進行了點評:
觀點一:房地產仍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拉動力將會持續若干年
點評:這是一句很多人不愿意聽的大實話。
說其在未來若干年內是仍是主導產業,主要是基于兩個經濟常識。
一是我國的城鎮化仍在繼續,城鎮化增長率按照每年1-2個百分點算,要達到發達國家75%的平均水平,還需10-15年左右。
這也就是白銀十年的來歷,也是大多數開發商堅定看多樓市的原因;
二是產業經濟占比大,如在2016年,房地產業占全年GDP比重為6.5%,但是若把上游的鋼鐵、水泥,下游的建材、家居、家電的算上,占比高達20%多,是正兒八經的中國經濟引擎。
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尚未完成之際,任誰也不敢輕易關掉房地產——這個超級馬力發動機。
所以,市場上那些對樓市盲目悲觀的人,可以歇菜了。
當然,那些盲目樂觀繼續下注的炒房客,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在政府眼里,未來,房地產既不會“左”,也不會“右”,而是走中間道路——“穩”字當頭。(當下的政府調控思路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說白了,就是它仍然會很重要,但也別再指望從它身上像前幾年那樣賺大錢,當然更別幻想它會崩掉。
觀點二:地方政府債,可通過資產*化來積極化解
點評:這是雖是一劑開給“地方債”的良*,但同時也能有效治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癮,抑制地方政府買高價地的沖動,進而間接制約房價的上漲。
為什么會得出這種推論呢?
這要從我們的現有的中央與地方的分稅制說起。在現有稅收制度安排下,中央與地方的在財政收入分配上是五五開,但在支出上卻是2:8。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是收入少支出大,是典型的入不敷出。
為了能有錢花,地方政府就只能發債,也就是地方債。
截止到2106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高達15.32萬億,這是一個很不低的水平。
而地方政府為了能夠發得起債(以土地做抵押)和還得起債,*也是必須要做的就是高價賣地。
為什么調控政策頻出,地價卻還在一個勁兒的往上飆,開發商就那么樂意撒錢呀?
根子在這兒呢。
所以,地方政府才是推高地價的主要力量。
如2016年,全國賣地收入3.7萬億,而同期地方政府財政收入8.7萬億,占比高達43%。
而如果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可以通過資產*化緩解,那么,就能大大減緩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癮;
地方土地財政的癮給戒了,那么,高地價的原動力也就沒了
當地價高不起的時候,房價也就沒那么難調控了。
觀點三:房產稅要征,但要從小產權房開始
點評:房產稅注定要征,一是政府有動力,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二是能抑制房價,其邏輯在于房產稅將加大人們房屋的持有成本,加大了炒房客的拋售壓力,屆時,市場房屋供給增多,價格也就有了松動空間。
但房產稅又征的那么“名不正則言不順”,因為,我國的土地屬于國家。
對房屋持有者來說,土地不是我的,我買房的時候也已經交了70年的租金(地價),憑什么還要收我房產稅?
這就是房產稅一直爭議很大、遲遲無法落地的原因——不公平。
另一方面呢,中國有大量的小產權房,合計約70億平,而中國房屋存量為233億平,占比30%。
也就是說中國已建成的房屋中,有30%是不合法的。
像深圳這種大城市,這個比值更是達到恐怖的50%多。
而小產權房持有者在中國的房地產紅利中,無疑是撿了個大漏(無需為地價買單)。而政府現有既不承認又不摧毀的“拖”字訣,顯然也不是長久之計。
若房產稅先從小產權房征起,就可以讓其合法化,增加市場房屋的供給量和流動性。進而起到平抑房價的作用,同時政府也能獲得大量財政收入。
本文轉自*網
以上就是關于2018房價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齊裝網,中國知名大型裝修平臺,裝修領導品牌。如果想下一番心思裝修設計,建議您申請齊裝網的*設計服務,通過專業設計師的現場量房幫您規劃合理的空間布局和精美設計。
新文章
手機掃一掃 微信看文本
更多裝修流程、裝修分水
及時看
下載齊裝APP
有房要裝,就上齊裝!
關注小程序
更多裝修攻略
掃碼獲知
關注微信
10000套效果圖搶先看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