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要培育住房*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和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租購并舉”等詞被頻繁提及,顯示出政府對培育住房*市場的重視和決心。在政策的鼓勵下,各地政府紛紛搭建住房*交易平臺。“國家房東”的入局,或將破除租房過程中房東不守信用,“黑中介”提供虛假信息等問題。
目前各地國有*平臺的開展情況如何?租房一族如何使用國有*平臺?如何申請*貸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通過體驗國有*平臺,實地走訪國有*房后為租房一族奉獻上這份租房指南。
國有*平臺上線
據悉,目前北京、廣州、深圳和成都等多座城市均已上線國有*平臺,上海則預計在今年內上線。這些*平臺在功能和使用上相對趨同,以北京為例,這個平臺提供的服務包括:住房*信息發布、住房*合同網上簽約、住房*登記備案申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查詢、信用評價等。
從備案房源來看,各地的*平臺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例如廣州的陽光租房,其官網顯示2018年2月共放盤1549套,備案33111套;成都住房*交易平臺3月11日的內容顯示,目前可租房源信息4311條,另有國有*住房1495條。
從房源的供應渠道看,國有*平臺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一是人才房與安居房,這些是官方直接參與到*交易環節的房源;二是中介機構和長租公寓品牌,成都、深圳和廣州的*平臺上,有不少展示的房源來自于鏈家、58等第三方平臺,還有一些來自長租公寓品牌。
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國有*平臺上也可發布個人房源,例如深圳。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國有*平臺是適應廣大租客通過互聯網來搜尋房屋的消費習慣,而且這種平臺可以限度集中更多的房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有*平臺大部分仍處于試運營階段,尚未成為租房一族找尋房源的主流。多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深圳、廣州“90后”租房族在了解官方的*平臺后表示,目前尋找*房源的渠道有很多,官方平臺目前仍不是。
如何破解這一問題?李宇嘉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在國有*平臺上投放房源或者尋找房源,其原因在于國有*平臺解決了市場監管不到位引起的秩序混亂。他進一步指出,官方也應該重視線下的協同,因為*市場*終很多交易環節等都需要線下完成。“線上能夠多投放房源,線下如何聯動配合參與,這個是*關鍵的”。
成都國有*房已入市
與搭建*交易平臺并行的是,一些試點城市已經先行推出了國有*房。在這個領域,成都、上海都是先行者。目前成都有共計2200套國企房源投入市場;上海則發布了國企*住房業務品牌,計劃在2020年交付。
如何才能夠申請到成都這批入市的*房?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入市的國有房源門檻較低,只要租房者提供身份證,通過成都市城鄉房產管理局網站住房*交易入口進入住房*交易服務平臺,選擇國有住房*公司房源,就能看到房源信息,通過實名制注冊后,就能參與房源競價。
記者登錄上述網站發現,目前能查看到的房源只有成都潤錦城719套房源。成都潤錦城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房源已有620余間被競出,并通過兩次集中簽約后已有30多人入住。
記者了解發現,成都潤錦城的這批房源租金價格略低于市場同類產品的平均水平,在520~1320元/月之間,提供基礎管家服務,家電采用海爾、長虹等知名品牌,網絡*使用。
與成都不同,上海的國有*房入市還需時日。上海地產集團于2018年1月發布了滬上國企*住房品牌——城方,并表示將拿出17幅地塊建設*住房,總規劃建筑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計劃在2020年交付2萬套。
個人房源仍是主流
相比個人房東,“國家房東”的優勢顯而易見。已經入住成都潤錦城一個多月的潘慶(化名)對記者表示,他此前租的是學校里的房子,租金跟現在每月790元的水平差不多,但原來的房子是跟二房東租的,他辦居住證的時候還需要提供房東房產證,手續很麻煩,現在租國企的房子,辦居住證時只需要提供合同,方便很多。
潘慶進一步表示,他是關注了房管局微信號后了解到有這批房源的,主要看中裝修不錯,搬過來之后也離上班的地方更近。雖然單看價格比公司附近其他簡裝的房子略貴一點,但是裝修得好更重要。
此前潤錦城方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成都潤錦城的“管家式服務”主要包括指引租客在房管局網站競價、支付、簽合同以及入住后的故障報修等。“他們的服務還是很不錯,有什么問題找到他們馬上就可以解決。”潘慶說道。
盡管優勢明顯,但國有*房源目前仍不是市場主流。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國有*房源不一定要成為主流,開發商、機構未來做這一方面的也會比較多,未來可能會有20%~30%的占比。
政府部門也已經注意到并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多座城市也提出了收儲的目標。以深圳為例,官方指出在“十三五”期間,除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外,將通過新建、改建、收購、*、資產劃轉等*收儲不低于10萬套房源。
*市場的培育與發展也離不開政策的推動,但金融的助力也不可忽視。目前一些國有銀行已經參與到*市場,例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其中,建設銀行推出了“按居貸”,工商銀行則在北、上、廣、深、杭5個城市開辦了個人房屋*貸款業務、這一貸款*已有不少受眾。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擅長解決該問題的企業
新文章
手機掃一掃 微信看文本
更多裝修流程、裝修分水
及時看
下載齊裝APP
有房要裝,就上齊裝!
關注小程序
更多裝修攻略
掃碼獲知
關注微信
10000套效果圖搶先看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