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生活中,打掃衛生基本已經成為了每天的日常,如果家里有勤快的人,可能就會有人為你打掃,而如果沒有,那可能只有親力親為。如何才能更加輕松的打掃家里衛生呢?這里可能有人會說掃地機器人,但掃地機器人墻角、沙發、家具等狹小空間或地面以外的地方,依然是沒法清潔的。所以想要全方位深度的清潔,還是需要一臺手持吸塵器。目前市面上的吸塵器推薦品牌很多,比如戴森、萊克、小狗、添可、甚至小米也都推出過無線吸塵器。那么這些吸塵器的實際使用情況如何呢?小編前幾天看到36氪有一篇吸塵器的實用評測,其中就有這些吸塵器的實際使用的結果,現在分享還在尋求吸塵器推薦的小伙伴吧。
小狗T10 Plus無線吸塵器
小狗官方介紹這款T10 Plus采用的是日本的Nidec馬達,主打的就是馬達強勁,吸力大。但實際使用吸地面過程中顯得不太給力,一個區域往往要來回吸上好幾次才能弄干凈,而且還沒走上四五個來回,吸頭就開始掉灰。稍稍一抬起機器,吸進去的灰就嘩嘩地灑出來,再吸幾次也很難吸凈。
小米米家手持無線吸塵器
米家這款吸塵器價格雖然便宜,然而*終的清掃效果居然意外地不錯。雖然在打掃過程中也出現了漏灰的情況,但考慮到這款的售價,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的。不過要想擁有更好的打掃體驗,小米就顯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吸沙發上的灰時,明明只剩下薄薄的一層,卻怎么使勁也吸不起來了。
而且在清理小米塵桶的時候,小孫也蹭上了一手的灰塵——打開塵桶的卡扣,垃圾就會自己掉出來的設計相對不錯,但在實際使用中,塵桶卡扣較難摳開,等到摳開了,瞬間掉出的垃圾又不可避免地會沾到手上。
萊克魔潔M12S無線吸塵器
作為本次挑戰*貴的無線吸塵器,萊克M12S的實際體驗卻遠遠沒有達到期待值,而且吸地板吸到后面的時候同樣出現了漏灰現象,不太對得起身價。此外,萊克M12S在站立模式下的設計也有些不方便,吸頭的后部有兩個輪子和一根滾軸,用來移動吸塵器和抬起吸頭。但在實際使用中,這兩個輪子就像單向輪的行李箱一樣難以移動,吸頭也時不時自動翹起來。阿姨沒辦法,只能一邊用腳踩住吸頭一邊移動。
飛利浦S+無線吸塵器
這次吳先生使用的是家電里的老牌強手——飛利浦S+無線手持吸塵器。這款吸塵器的吸力表現比較不錯,應付完整個房間的打掃,完全沒有出現漏灰現象。有利也有弊,飛利浦S+只配備了兩個粗口吸頭,無法吸到墻角這樣的細微處。雖然機器本身設置了一個細口吸頭,但由于沒有毛刷保護,無法掃灰,明顯不如單獨的細口長吸頭好用。
戴森V11 Absolute智能無繩吸塵器
戴森V11 Absolute作為戴森目前的旗艦款無線吸塵器,吸力達到了驚人的185AW。并且還具有智能調節吸力功能和各種升級版吸頭的加持。在此次評測中戴森V11 Absolute的打掃效果也堪稱完勝,小張只使用了三種刷頭,就把床上、沙發、地面和桌子打掃的干干凈凈。
而且在實際使用中,戴森V11 Absolute擁有的智能感應功能顯得非常實用,根據地面類型自動調適吸力,不僅省了電,而且清潔時無需頻繁更換吸頭和吸力模式。除此之外,相比起此前的版本,戴森V11的吸力提升40%,地面運行時間提升50%,長達60分鐘。
添可Pure one T1無線吸塵器
添可Pure one T1具備自動感應灰塵,智能調節吸力的功能,可謂是黑科技滿滿。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比較讓人失望,地面還沒掃到一半,就開始瘋狂漏灰,一副「不太對得起售價」的樣子。
看起來很酷的「自動感應灰塵」功能在超哥的小屋里也突然失了靈,沙發上明明還有一層熒光粉,屏幕卻顯示...已經很干凈?*終只能感嘆黑科技固然是越多越好,不過也不能忘了吸塵器的*本質性能呀。
以上就是36氪評測的所有內容。相信通過這次評測,大家對于主流的吸塵器推薦品牌的實際使用都有了認識,對于之后的選購心中也有了評判,期望你們都能擁有不錯的購買體驗。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擅長解決該問題的企業
新文章
手機掃一掃 微信看文本
更多裝修流程、裝修分水
及時看
下載齊裝APP
有房要裝,就上齊裝!
關注小程序
更多裝修攻略
掃碼獲知
關注微信
10000套效果圖搶先看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