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改稅是什么意思,利改稅是將國營企業原來向國家上交利潤的大部分改為征收所得稅。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前,國家和國營企業的分配關系主要體現為國營企業向國家上交利潤。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有必要將國營企業向國家上交利潤的形式改為按國家規定的稅種、稅目、*繳納稅金,從而把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通過稅法固定下來。
利改稅是中國改革國家與國營企業利潤分配關系的一項重大措施。核心內容是將所得稅引入國營企業利潤分配領域,把國營企業向國家上交利潤改為繳納稅金,稅后利潤全部留歸企業。
經濟體制改革中,為了建立國家與國營企業之間以法律為依據的、穩定的利潤分配關系,使國營企業逐步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道路,從1980年起,國家先后在18個省市的幾百戶國營企業中進行了征收所得稅即利改稅的試點工作,并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全面推行。
這項改革分兩步進行實施:
*步
1983年1月起實施,主要內容是
1、凡有盈利的國營大中型企業,其利潤按55%的比例*繳納所得稅,所得稅后利潤,一部分上交國家,一部分按國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給企業自行支配;
2、上交國家的部分,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分別采取遞增包干上交、固定比例上交、用調節稅形式上交和定額包干上交等四種形式;
3、有盈利的國營小型企業,其利潤則按八級超額累進*繳納所得稅,*一檔的*為7%,*一檔的*為55%,所得稅后利潤一般留給企業運用,國家只對少數所得稅后利潤較多的企業收取一定的承包費;
4、國營企業歸還固定資產*借款時,經財政部門審查同意后,可用繳納所得稅之前該借款項目新增的利潤歸還;
5、對微利和虧損企業實行盈虧包干。
第二步
1984年10月起實施,包括兩部分內容:
1、改革工商稅制。主要是取消工商稅稅種,將原工商稅分解為產品稅、*、營業稅、鹽稅,對工業產品除列出12個稅目的產品實行*外,其他工業產品和規定的農產品實行產品稅,商業經營和服務業實行營業稅,并設立了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新稅種。
1、可以通過稅收把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固定下來。這次改革之后,企業只須依法向國家納稅,稅后的利潤留給企業安排使用。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有利于國家進行重點建設和對國民經濟的計劃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使企業能夠更加充分地行使自主權。
2、可以更好地發揮稅收經濟杠桿作用。這次改革中,設置了幾個新的稅種,調整了若干產品的*,征稅辦法也有所改進。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于目前價格不合理所造成的矛盾,有利于企業在大體相同的條件下開展競爭。同時,還可以通過稅收,對某些產品的生產進行鼓勵與限制。
3、可以給企業增加活力和壓力。這次改革,在國家財政還有困難的情況下,采取了若干擴大企業財權的措施。例如,放寬了對大中型企業減征調節稅的政策,給企業增加了后勁;放寬了小型國營企業的劃分標準,使享受優惠待遇的小型企業數目增加;實行新的八級超額累進所得稅,降低了稅負等等。我們預計,由于采取以上擴大企業財權的措施,1984年之后7年內,企業得到的好處,平均每年約可增加30多億元。這對調動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進一步搞活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強了企業的盈虧責任,也給企業增加了壓力。改革以后,企業經營得好的,就能發展;經營得不好的,就會在競爭中失敗。這就能通過經濟的方法獎勤罰懶,對企業進行鼓勵和鞭策。
4、可以為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創造條件。在利改稅的第二步改革完成以后,就可以完全按稅收劃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范圍,改革財政管理體制,使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得到比較合理的解決。這將有利于打破“條條”和“塊塊”的干預,實行政企分開和簡政放權。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