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無疑是對房價看法的分化之年。經過一年多的調控,一線城市基本停漲并略有下跌,無線城市則在今年迎來大漲。接下來一兩年,房價會怎么走呢?一線城市會不會蓄勢爆發,無線城市是繼續上漲,還是成強櫓之末?4月22日下午,任志強作為演講嘉賓出現在“2018諾亞財富房地產金融高峰論壇”,并作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任志強依舊是看多派,并且指出未來中國房價上漲的動力。
一季度房價暴漲
我們可以看到1月份的時候,施工面積是負的。今年一季度漲了多少呢?漲了7.9。今年的一季度是全國平均房價歷史上漲幅的一年。
利用70個大中城市或者100個城市的指數,看來房價是跌了。跌到哪了呢?跌到政府的手上了,因為政府把銷售價格給你限制了,所以表面上看是跌了。從有房地產以來,歷史上的一個季度計算,今年一季度是房價漲幅的一個季度。
現在是“抄底”機會
我們看到,銷售增長了百分之十幾的銷售額,為什么沒錢呢?他們公司基本上是沒錢的,這個*增速是2008年以來增速的一年,比2008年還慘,開發商基本上兜里就沒錢了。
為什么我們譚總請大家來開這個會?就是這個基金有了一個的機會,可以便宜收購。因為開發商兜里沒錢了,開發商要有很多錢的話要基金干嗎?去年開發商從境外的融資,38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193億美元,國內融資很困難,就跑到國外融資。
所以今年一季度,開發商境外的融資已經達到了去年的50%。前年是多少?2015年境外融資只有140億美元,也就是說今年一季度以前,比2016年全年在境外融資的錢還多。主要是因為國內沒機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開發商兜里的錢不夠了。
所以*開始我說,*會持續下降,就是因為沒錢了,如果還保持百分之十幾的高位*增長的話,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看來要想維持一個高速的增長,已經有困難了。
東北、西部地區不能碰
分地區看,我們看看東北地區、西部地區,他們的*增長百分之2.9、1.3,也就說明了這些地區已經沒有了增長能力。東部和中部地區還維持一個增長,其中相當一部分棚改,三四線城市主要的力量在這兩個*領域,所以這個支撐效果還是有的。
但是中部、西部的銷售是什么呢?銷售是高速增長,西部和東北地區。前面我們看到*是負的,或者基本上是不增長的,可是從銷售看,東部地區,*增長快速地區是負增長銷售,負的7.3,中部地區還維持14,西部12,去年前年的高杠桿,導致相當一部分回收的*沒有進入到開發商的*盤子里,而是跑到了銀行的兜里面。現在差別不大。
70家上市公司拍賣股票
今年一季度我們可以看一些數據,融資下降了1.33萬億,下降了20%,企業貸款下降了15.8,委托貸款下降了50%,信托貸款下降了9%,融資下降了80%,所以到3月份為止,企業存款下降了1.21萬億,和去年年底相比。一個季度少1萬個億,開發商手里的錢很緊。
更嚴重的是,現在有7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抵押貸款開始進行司法拍賣了,也就是說這70家公司的現金流已經不行了。上市公司一共2000多家,70家公司開始拍賣股票,還銀行債,信用是非常嚴重的不足。
有人說,4月25日開始降息,銀行準備降準,這是個信號,但是這個信號會到什么時候不知道。到目前為止,1.3萬億里頭有9000億是銀行間進行內部調整的錢,對社會只有4000億,但主要用于中小企業貸款,而且命令禁止流向房地產。別人家娶媳婦你看著高興就行了,那不是你家娶媳婦兒,所以這個差距是很大的。
調控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另外一個實際問題,比如產品與價格,我們現在看到市場上的調控政策基本上劣幣驅逐良幣,就是開發商沒蓋好房子,你只能蓋破房子,越破越好。這個破房子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上邊有一些一期的房子賣的很好,又有空氣凈化器,又是的電梯,又是的門窗,二期的價格比一期的還低,于是大家把空調都撤了,把電梯換成*破的電梯,把外墻的瓷磚給弄沒了。
總之,以后可能得蓋破房子,不能蓋好房子,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所以,產品與價格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想蓋綠色產品,我們想蓋環保產品,你不讓賣高價,怎么辦?
很多企業在擴大規模,但是擴大規模和利潤之間產生矛盾,因為你想擴大規模很容易,有錢就行,但是不讓你賣高價,你的利潤差越來越減少。我們可以看看領頭的這些企業,實際上整體銷售價格很低。比如說碧桂園,去年比前年的低,就是只能賣破房子,賣低價,擴大規模,但是利潤達不到那么高。所以規模和利潤之間的矛盾,這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
只租不售誕生“灰色空間”
另外一個,土地招標的時候,好多加入固定性住房了,你投標還是不投標?要是投標了房子只能租不能賣,壞了。前天開會我問一個人,你的房子租出去沒有?他搖搖頭,沒有。
他是一個月1.5萬,一次性交180萬,十年的租金,在北京的一個很遠的地方,那也就是平均一個月2萬塊錢的租金,90平米以下的房子。我覺得固定性住房以后給腐敗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兒,過去腐敗都是送房子,然后這個房子改名就可以了。名字不是你的,法院沒法判你的房屋。
用市場化手段提供住房
房子不管是不是用來住的,都得有人先蓋。但是我們看一看北京,看看很多大城市,都建公租房,建共同產權房和其他的房子,把商業房的比例降到很低很低,或者說基本上沒有什么商品房用地,北京可能連四分之一都不到,這個市場是要還是不要?挺麻煩。
*重要的是,這個房子是住的,但是不一定是產權人住的。什么意思呢?你要想限制*性住房,*性住房就是告訴你不是產權人去租,如果都是產權人的話,哪還有什么*房?我自己租不就完了?所以*房一定不是產權人住。
這里就出了一個麻煩,不是我們要宣傳,而我們實際造成的結果就市場*需要你建房,至少你得把房子建出來,你再說是用來租的還是用住的。
我們剛才叫什么總我也不知道,講的氪空間。這個氪空間什么意思呢?他就說大企業都得租我的辦公室,都得有流動,那我們人租房子是不是也得有流動呢?他們這個氪空間解決的是臨時辦公和流動性辦公問題。我就想到一個問題,臨時辦公和流動性辦公的這些人是不是也是流動性住呢?
比如說媒體人,比如說演員,比如說地產商,他總得來回跑,來回跑的時候他是不是也得有一套房子呢?這套房子不管是他自己買的還是什么的,如果一個項目干六七年,他是在這買一套房子六七年以后再把它賣了好,還是我租個六七年什么也沒剩下好?非常簡單的事兒。但是他買了六七年以后,賣了,你一定說是炒房了,就和剛才的流動空間是一個道理,你那個流動空間就是炒空間,這個邏輯是一樣的。
越出政策的地方房價越漲
我們的媒體在所有的宣傳活動中把這個意思都搞錯了,政策陷入了一種悖論,這種悖論是非常嚴重的悖論。大家都說,出臺政策以后很多人擔心房價是不是會跌了,我個人覺得,越出政策的地兒,越證明房價要漲。不漲他出政策干嗎?他傻呀?
在座的這些人,我開譚總召開的會,每次都問我,到哪買房子?我說你真傻,政府告訴你到哪買房子了,他在那兒使勁壓著,就告訴你到那兒買房子,不壓著不就漲了嗎?漲了才壓著,是吧?如果那個葫蘆扔在水缸里頭,你不按著不就往上走嗎?你按著才往下走。現在按著,葫蘆下去,水上來了。你想想,葫蘆按下去了,水缸里的水是不是往上走?這么簡單的道理還用問嗎?政府告訴你到哪買房子,你就到哪去。
為什么?因為我們出臺的這些政策造成了供給面的扭曲,就像我說的,北京為了這個那個,一大堆,保障房,*房,共有產權房,把商品房的用地弄沒了。弄沒了房子怎么會不漲價呢?沒供應了,你看的是下來了,過兩年怎么辦?總得有人想結婚生孩子吧?怎么辦呢?所以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供給面在扭曲
價格是來自于什么?來自于需求。如果沒有需求就沒有價格。有人說地價漲了房價就得漲,正確的分析應該叫做,地價是房價的地板價,就是價格了。我把地價加上一個建安,稅費,各種成本加進去以后,這是我賣得不賠錢的價,叫地板價。
天花板價在哪?天花板價在顧客身上,一個人買,可能加點利潤就算了,10個人買我就得往上加價,這個價叫天花板價。現在這個天花板價讓政府按住了,政府把天花板價打破了,打到地板上去了。如果政府把天花板價打到地板上,這個供給面不就扭曲了嗎?
所以形成的結果是,房價繼續上漲的壓力加大,越來越大。因此,用這種政策導致的結果,我們有五次大型調控,每次調控之后房價都是上漲的,沒有一次是下跌的,原因就是它把供給面扭曲了。當供給面扭曲的時候,跟不上以后,下一次你一旦放開就很麻煩。所以,人家不準讓我說漲價,我也沒說漲價,我說政府可能要求我們漲價,不是我說的。
所以各種政策加碼的時候,就形成了很多地區出現了一二受房價倒掛。倒掛是什么意思?二手房賣6萬塊錢,政府給你批的一手房賣5萬塊錢。這說明什么?說明政府告訴你,趕緊炒房。你買了就有1萬塊錢的差價,那你還不去炒。
政策變相鼓勵“炒房”
所以政府的政策說悖論,就是因為他在鼓勵大家炒房,這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如果是開發商自己定價,那就是說我怎么也得新房子比舊房子貴點吧?不貴太多也得比二手房的價格高點吧?反正這兩個里頭有一個傻不是政府傻就是開發商傻,你怎么比二手房賣的還低呢?這就是一個問題。
的問題在哪呢?的問題在于,十九大明明告訴我們市場決定價格,那政府決定價格不是違反十九大規定嗎?你們看看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大里頭,是不是說市場決定價格、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我們得按十九大辦。所以你一旦按十九大辦的時候,政府這幾條可能就有問題了。
比如說為什么要搖號?搖號就是供不應求,100套房子有3個人買用搖號嗎?搖不搖都搖到你頭上了。上海前兩天搖了好幾個號,我一看,一個公司買了170套房子,他組織一大堆公司人員在那兒填窟窿,搖號,占名額。這說明什么?說明是政府在幫你。
我們*近院、檢察院、國務院連續發了好幾個文章,叫做保護產權,保護私有產權,保護什么,保護企業家,說了一大堆。這個房子是開發商建的還是政府建的?要是開發商建的就是開發商的產權,產權上沒寫著政府,你為什么要政府搖號?你不是侵犯產權嗎?那你這個違反了國務院的規定,也違反了政府院、檢察院的規定。
中央與地方的博弈
這就是出現了很多很多問題,造成了結果很不好。結果不好到哪了呢?我*近去了很多地區,地方官員都問我,怎么想辦法和中央政府政策博弈?我說你們怎么都這么想?
我們看看*早,比較早的大家聽的,90、70,這個調控政策針對誰的呢?針對開發商的。所以開發商和政府斗爭,把90、70的戶型改來改去,然后把戶型,廁所、衛生間的空間,陽臺都調來調去,就是要躲90、70的政策。還有的是加層高,變成一個小二層,偷面積,這是開發商和政府的政策斗爭。第二步就變成老百姓(74.520, -0.06, -0.08%)離婚了,那就是消費者開始跟政策進行斗爭。
現在就是地方政府開始跟政府進行斗爭。地方政府本來是市場監管者,監管者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問幾個房管局局長,那天我去干什么了,房管局局長陪我吃了三頓飯,就是要問一大堆問題,拿著小本子使勁記,一個重要的就是我的任務是不能讓市長和書記被請去談話。因為房價漲到一定程度以后,市長書記被約談官兒就當不成了,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地方政府就得跟政策做斗爭,所以他們就想個辦法,把市里的房價和縣里的房價結合起來。先是遠郊區,遠郊區不行就把周邊市管縣的價格全合進來。所以我們看這個房價,漲不和漲,那個數字已經不是一個真實數字了。全國平均房價漲了,那和7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一個小破干州慘的不行。
為什么?它被列在70個城市范圍之內了,周圍400公里沒有第二個城市,其實它很窮,但是沒辦法。這就造成了一個什么呢?開發商、消費者和地方政府三方聯合起來和中央博弈。要是不博弈,地方政府地賣不出去,你要硬壓著開發商,地賣不出去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樓市如何走取決于特朗普
這些政策出臺,我們認為變成悖論就是現在是一個難題,很多人問我,什么時候這些政策能夠取消?什么時候這個政策能夠解封?前兩天開會有一個老總告訴我,就得看看我們特朗普先生給我們幫多大的忙。特朗普先生要讓中國的外貿掉下去了,要讓中國的經濟掉下去了,可能政府就得把這個后門開開,讓開發商日子好過點,要不然經濟就掉下去了。
我個人認為,開發商在和地方政府比財政支出,如果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能夠挺得住的話,可能他就不會輕易把這個事兒掉了。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地方政府財政支出遇到了問題的時候,它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就加大,去年土地財政是5萬億,土地出讓金是5萬億,房地產相關的稅收18000多億,然后和建筑業相關的,就是除了房地產本身的稅收以外,相關的費用由6000多億。
地方財政一共8萬億,如果沒有這5萬多億的支撐的話,地方財政很難支撐債務轉化問題。今年就得看看了,我們的土地出讓到底能怎么樣。一些好的城市仍然在高價出場土地,但是很多城市已經出現了一些控制,就是土地我剛才說漲價那么多,所以我們一季度財政增長了17.8%,GDP才6.8。一季度財政收入還是不錯的,但是地方的財政收入,很多已經開始出了困難,這就是問題。
以上就是關于房價抄底這些地方都不能碰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齊裝網,中國知名大型裝修平臺,裝修領導品牌。如果想下一番心思裝修設計,建議您申請齊裝網的*設計服務,通過專業設計師的現場量房幫您規劃合理的空間布局和精美設計。
(以上文章內容均來自騰訊財經)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擅長解決該問題的企業
新文章
手機掃一掃 微信看文本
更多裝修流程、裝修分水
及時看
下載齊裝APP
有房要裝,就上齊裝!
關注小程序
更多裝修攻略
掃碼獲知
關注微信
10000套效果圖搶先看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