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容積率與建筑密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建筑容積率指的是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筑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附屬建筑物也計算在內,但需要注明不計算面積的附屬建筑物除外。
2、建筑密度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占地面積的比例,指的是建筑的覆蓋率,具體指項目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其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圍內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3、建筑密度與建筑容積率考量的對象是不一樣的,相對于同一建筑地塊,建筑密度的考量對象是建筑物的面積占用率,建筑容積率的考量對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間.
4、居住建筑密度指標取決于包括院落的組織,綠化所占的比率,氣候、防火、防震、地形條件等對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層數、層高、房屋間距和排列*等各項因素。
1、建筑容積率與建筑密度與平均層數的關系是:容積率/建筑密度=層數,容積率=總建筑面積/總用地面積,建筑密度=建筑底層面積/總用地面積,所以容積率一定,也就是總建筑面積一定,建筑密度和建筑層數成反比例。
2、在一般情況下,平均建筑層數越高,建筑密度越低,根據1980年中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頒發的城市規劃定額指標暫行規定,新建居住區的居住建筑密度是:4層樓區一般可按26%左右,5層樓區可按23%左右,6層樓區不能高于20%。
3、中國建筑密度太高,不符宜居標準,2009年在擴內需保增長的訴求下,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這也使得各地對用地的需求大為增加。
1、容積率也可以叫做建筑面積毛密度,是衡量建設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容積率的值是無量綱的比值,通常以地塊面積為一地塊內,地上建筑物的總建筑面積對地塊面積的倍數就是容積率的值。
2、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比如一塊地是1萬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層面積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筑面積是3000/ 10000等于30%,建筑密度普遍不會超過40%~50%,用地中還需要留出部分面積用作道路、綠化、廣場、停車場等。
3、容積率=地上總建筑面積÷可建設用地面積,建筑底層架空作為通道、公共停車、布置綠化、居民休閑配套設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層高,*在2.8米到3.6米之間,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
以上就是關于容積率建筑密度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