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釉下彩和釉上彩哪個好?其實,釉下彩和釉上彩各有各的好處,如果你是想要保存時間長建議是釉下,如果想要顏色比較豐富的建議可以選擇釉上的。
2、釉下彩是把坯胎上上色,然后在施一層釉,讓顏料在釉下使顏色得到很好的保護,一般釉下都是經過1300多度的高溫燒制而成,因為顏色在釉下得到保護的同時顏色也不會被磨損可以長久保持。
3、釉上彩是在坯胎上釉后在上面直接上色或者是貼花紙圖案,顏色在釉的上方,這樣顏色就不能得到完整的保護,但是因為釉下的色彩是在釉的下方,所以在顏色方面要求比較嚴格,只能做比較單一的顏色,釉上對于顏色幾乎沒有要求,所以釉上的顏色比較豐富。
燒成溫度順序區別:
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進行創作,只需用色料畫完后上釉,再經1200℃-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畫釉下彩繪的方法的話,則是先把泥坯用800℃燒成素坯,畫完、上完釉之后再經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用色料畫好彩畫裝飾后,再用800℃進行二次窯燒。
產生的年代區別:
釉下彩:*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制作歩驟、過程區別:
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從事彩畫裝飾,再經過上釉,*窯燒而成,釉彩和彩繪的紋樣是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燒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然后窯燒而成的,彩繪的紋樣與釉彩是分開燒的。
分類上的區別: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里紅和釉下五彩為主。
釉上彩: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幾種。
外表上的區別:
釉下彩:先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表層的。所以釉下彩繪出來的器物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滲透連綿,永不褪色,即使久經磨蝕,只要釉面完好,并不減少產品彩繪時的色澤鮮艷度。
釉上彩:由于是畫在釉面上的,色彩的顏色有幾百種,繪制的技法比較容易,表現力極強。但是因為色料并沒有與釉料融合,所以所繪制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會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色料上的區別:
釉下彩:色料用高溫燒成,色料在未燒制前與燒制后的色相變化比較大,而色料中能耐高溫的不多,因此顏色的變化極難掌握。
釉上彩: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溫燒成。由于溫度低,許多顏料都能經受這樣的溫度,故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調料品區別:
釉下彩:一般用的是甘油、牛膠、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葉水來進行調和色彩。
釉上彩:多用的調料是樟腦油或松香油進行調和。
技法上區別:
釉下彩:以分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在勾好的輪廓線內,用色料填色。
釉上彩:以洗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先用筆蘸“水色”往坯上搨一筆,然后將筆上的顏色洗掉,撓水反復洗擦。
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哪個*安全?釉下彩釉上彩釉相比較之下普遍認為釉下彩更安全一些。
1、釉上彩
釉上彩陶瓷用顏料制成花紙貼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顏料繪于產品表面,再經高溫烤燒而成,由于烤燒溫度達不到釉層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用手觸摸釉上彩陶瓷,感覺花面有明顯的凹凸感;
2、釉中彩
釉中彩陶瓷的烤燒溫度可令釉料熔融,顏料可沉入釉中,冷卻后被釉層覆蓋,制品表面平滑,手觸無明顯凹凸感,長時間使用可能發烏變黑;
3、釉下彩
釉下彩陶瓷全部彩飾在瓷坯上進行,施釉后經高溫一次燒成,花面被釉層覆蓋,看上去光亮、平整,手感光滑,具有永不變色,永不掉色,安全衛生的優點,像國瓷青花瓷就是采用這種制作方法。
以上就是關于釉下彩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齊裝網CCTV展播品牌,深耕互聯網裝修8載,比熟人更靠譜。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