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公攤面積的問題,是很多購房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因為公攤面積越大,意味著得房率越低。那么小高層公攤面積一般是多少?
1、每個樓盤因為建筑設計的不同,所以在公攤面積上會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之間。
2、公攤面積的計算公式:
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建筑總套內面積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3、需要注意的是,在簽訂購房合同的時候,一定要開發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筑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筑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以此來明確以及維護自身合法的權益。
關于小高層公攤面積的問題,國家尚未有明確的標準規定。一般7層到11層左右的小高層住房,其公攤率正常是在10%-20%左右。
1、雖然對于公攤面積的問題,國家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但是公攤面積的問題,可以在買賣合同中進行具體的約定,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在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時候,對于有關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攤建筑面積的條款,購房人應當在合同中約定公攤面積的數字,并在附件中,詳細約定公攤的具體部位、面積大小等信息。尤其是有關共有建筑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于購房者來說就越有利。一旦發生糾紛問題,那么購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約定,用法律來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公攤面積越大,說明自己多出的錢就越多,所以很多購房者希望公攤面積越小越好。那么這個讓眾多購房者深惡痛絕的公攤面積是誰提出來的?
1、關于公攤面積是誰提出來的問題一直都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時可以確認的,那就是它是由香港引入內地的。
2、1952年之前,全世界的房子都是整棟出售的,并非像現在這樣把一整棟樓分割成一個個房間分開賣,所以自然也就沒有公攤面積的說法。整幢樓賣非常難以銷售,因為畢竟有錢人很多,但是真正需要買幢樓的人卻很少,所以為了加速*回籠,某個香港地產商發明了新辦法,那就是把樓房拆開銷售,每一層銷售給一個人,一棟5層賣給了5個人。并在律師的幫助下,注冊時由購買了一棟樓的5個人共同簽了共有產權,規避了法律問題。
之后為了可以更快的銷售,香港地產商在單層銷售的基礎上再度創新,把一層樓拆細成數個小公寓進行出售。但是這種賣法會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公用面積沒有辦法均分,所以就帶來了糾紛和矛盾。
于是香港地產商就想出了一個法子,按照“公共契約”的模式,把整棟大樓的土地和全部的產權以建筑面積的*,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給了所有的住戶,這就是公攤制度的由來。
3、后來,專欄作家魯國平曾在微博上提到:公攤面積的概念是李嘉誠在香港提出的,*這一概念被內地迅速學習吸納。
以上就是關于小高層公攤面積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齊裝網CCTV展播品牌,深耕互聯網裝修8載,比熟人更靠譜。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