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墻,又名“孫女墻”,是建筑物屋頂四周圍的矮墻,主要作用除維護安全外,亦會在底處施作防水壓磚收頭,以避免防水層滲水或是屋頂雨水漫流。
依建筑技術規則規定,女兒墻被視作欄桿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層樓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公尺,而為避免業主刻意加高女兒墻,方便以后搭蓋違建,亦規定高度*不得超過1.5公尺。
女兒墻的作用是保護人員安全,并對建筑立面起裝飾作用。不上人的女兒墻的作用除立面裝飾作用外,還固定油氈或固定防水卷材用。
總之,女兒墻是一個建筑專業術語,又名壓檐墻,是屋面與外墻銜接處理的一種*,作為屋頂上的欄桿或房屋外形處理的一種措施,不僅可防止人員掉落,而且也能起到屋面防水的作用。
“女兒墻”這類建筑的名字比較特殊,因而引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他們疑惑的是女兒墻為何叫女兒墻,具體解答如下:
女兒墻的傳說:
一個古代的砌匠,忙于工作,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兒帶在身邊。一日在屋頂砌筑時,小女不慎墜屋身亡,匠人傷心欲絕。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該砌匠之后就在屋頂砌筑一圈矮墻,后來人們就起名“女兒墻”。
女兒墻的真正由來:
宋《營造法式》——“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就是城墻邊上部升起的部分。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獎⒂礤a《石頭城》
曰睥睨,言于其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端疂G傳·第三十一回》:“這孟州城是個小去處,那土城苦不甚高。就女墻邊,望下先把樸刀虛按下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亦稱為女兒墻、女垣、箭垛。
女兒墻規范要求具體如下:
女兒墻在建筑上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做好防水收頭,也就是常說的女兒墻泛水。一般的屋面,找坡、保溫、隔熱、防水等做完了,約250mm厚,再考慮防水層端部卷起250mm高,女兒墻總共做500mm高(現在通常是600、700mm高)。
在規范中,對于這一高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要求,基本都是限制高度。畢竟這是屬于非結構構件,在地震時也是不安全因素。
至于其他的高度說法,例如不低于1200mm,都是把女兒墻當作安全防護考慮了,是背離本意的做法。要考慮安全問題,完全可以在600mm高的女兒墻上再做600mm高的欄桿作為防護。
需要注意的是:憑空增加女兒墻的高度,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構成了安全隱患。因此,屋面做輕質的防護措施更好。
供老人活動的屋頂平臺或屋頂花園,其屋頂女兒墻護欄高度不應小于1.10m;出平臺的屋頂突出物,其高度不應小于0.60m。
答案不滿意?問問下面的專業人士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
設計報價在線咨詢
設計報價客服
專業設計報價團隊,歷時三年的數據分析,根據上百萬條案例數據分析,為您打造最適宜的設計報價方案
請輸入您的問題或截圖
齊裝網APP
微信公眾號